【 第一幕墙网 】
另一方面,“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也往往缺乏系统考虑,条块分割,影响了保护和利用的效果。”比如,传统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缺失,导致保护和发展无章可循;现行农村宅基地政策,使传统民居的居民不易获得新的宅基地指标,只能原地拆建;产权流转政策的限制,使社会资金进入保护投入十分困难等。 创造“新中式” 在“首届中国(苏州)传统建筑文化论坛”举办的同一天,作为传统建筑文化集大成之地的苏州还发生了两件事情。 一是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苏州市吴都学会等五家单位共同倡议,在苏州建立了“永久性传统建筑文化论坛及古建保护联盟”。希望借此凝聚四面八方的学术理论研究,汇集专业性的传统建筑企事业单位。联盟将每年组织一次传统建筑文化的相关活动,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刻的挖掘、整理、提升和弘扬,使之成为推进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场所和窗口。 二是由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负责修复,由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的蒯祥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在这个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中国古典园林庭院中,既包括已建成的蒯祥纪念园、苏州传统建筑展示馆和体验馆,也包括即将兴建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中心。未来,这里将形成一个保护、研究和弘扬传统建筑的产业基地。 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苏州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建华表示,之所以选择蒯祥园作为传统建筑研究和发展的基地,是因为蒯祥园在建筑文化传承上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天安门城楼的设计师、被尊为“香山帮”鼻祖的蒯祥,编写“中国南方建筑之宝典”《营造法原》一书的姚承祖,这两位古代建筑大师的陵墓均在此地,他们与著有《园冶》一书的计成皆为苏州人。他们的作品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工匠大师的思想精华。 作为一名专业学者,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徐怡芳在参观蒯祥园时深有感触。她认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尤其需要人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中国文化,蒯祥园开园仪式的举办及相关议程,表达了当代建筑界对古代建筑师的高度尊重以及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与弘扬,正是古代先贤们以其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谱写了一部流传至今的中国建筑史。尊重他们,就是尊重传统建筑文化;尊重他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在于创新,“我们不能泥古不化,新中式建筑并不是传统建筑符号与元素的叠加。如何在建筑中体现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人文情怀,更值得当代思考。” 她结合自己参与深圳万科第五园项目研发的亲身感受强调,“当年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对建筑师的绝对尊重与信任,促成了第五园项目的诞生。遗憾的是,此后万科在这条路上并未有新的突破。新中式建筑的最高境界在于即使没有传统建筑符号,却仍能让人感觉到它就是中式建筑,贵在神似,而非形似!” 其实,“时代需要我们做的不仅仅是瞻仰和纪念,而是在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传统建筑进行宣传、推广和弘扬,这无疑是社会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延伸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史建华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