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面积第一,大机械、大设备运用第一,大树成林第一,建设速度、工程质量第一。空中花园的建设,节约了土地成本40亿元人民币,节省空调用电量50%,室内温度下降5度~7度,它的雨水收集系统解决了园林浇灌、冲厕、洗车等问题。
——阳台、露台、室内绿化。新加坡室内的绿墙,从阳台、窗台到地下仓库,植物从1楼一直种到9楼。但是在北京,很多高档的写字楼都没有绿色。如果每人种植一平方米,北京就能新增2000万平方米的绿植。 ——6.雨水收集,节水灌溉。我们可以将阳台、广场、停车场的水搜集起来,在整个城市(广场、马路、公园、建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补充地下水源。 ——营造保护自然湿地和人造湿地。成都活水公园,用池内不同的植物净化水源。这对我们营造保护自然湿地和人造湿地很有借鉴意义。 王仙民表示,除了以上七项,我们还可以大力发展屋顶农业屋顶菜园、推广节水容器绿化、推广柔性边坡、植物根部灌溉毯、城市规划突出生态绿地这12项来推广立体绿化。 王仙民同时也表示,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有一些保证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国家公务员屋顶绿化机构编制,国家、地方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设立充足的专项资金;加强立体绿化科研力量;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王仙民指出,1852年,维也纳有了《森林法》,维也纳通过立法保护森林,成为森林中的城市。而那个时候,我国正处于大清国,举国还弥漫着鸦片战争的硝烟。新中国成立之后,森林也一度成为工业资源。现在160年过去了,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议题,北京正在进行植树造林100亩的规划,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演讲中,王仙民特别指出,民间检测是对PM2.5监测的最好补充。他表示,每一个地方的空气都是不一样的。要想真正让空气质量服务对民生有益,除了政府大量增加监测站的数量,如实公布监测结果之外,还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商业检测、民间环保组织独立检测、公众自发检测、居民小区检测一起来同时发现空气环境的真相。 北京居民吕克健在自己的家中种上了几棵树,并邀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测试,同时,自己也会时常对其进行自检。测量的结果充分显示,仅是几棵小树,就完全可以有效地降低PM2.5,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既保护了环境,又为身体增加了健康的屏障,何乐不为? 王仙民指出,在美国,很多普通公众访问官方空气质量信息网站,只要输入自己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就可以查询大气污染水平和颗粒物污染的实时监测数据及预测数据。如果中国的环保部门能做到这种程度,才能让人放心、安心。 王仙民在演讲中表示,国外治理PM2.5的经验表明,正是信息的充分公开,形成有效的公众监督,才强化了政府的治理决心和力度。长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的人士就表示,要让公众知情,比如重度污染时发布警示,可以凝聚民意,促进全社会合力减排。培养更多的“空气粉丝”,让大家关注身边的空气质量,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减排,可以说是这些自测空气者的初衷。如今,在中国也已经有了相关民间组织。只要把检测的结果,发到公共传播渠道上,并把检测的心路历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就可以很好地促进空气环境知识的普及。这的确是一举多得的事儿。 王仙民在演讲时透露,为了全面推动中国屋顶绿化与绿色建筑的发展,他将在今年10月23---26日在中国杭州举行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上再作“立体绿化治理PM2.5”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