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南丹是广西乃至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比别的地方更大的冲击,但去年南丹县仍然实现了经济的逆势上扬,在保民生等方面也取得了令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成绩。 南丹县在应对金融危机、保民生等方面有着怎样思路?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年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广西“两会”期间,南丹县县长陈继勇作客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新华网、南宁电视台2010广西“两会”特别报道高端访谈节目,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新华社记者:金融危机使得南丹县的经济发展遭遇了重大考验,但经过努力,去年南丹县经济仍然实现了逆势上扬。请您盘点一下南丹去年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陈继勇:去年是南丹发展得很困难的一年,但由于我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最终实现了经济的逆势上扬。去年南丹完成GDP45亿元,增长2.5%,在河池市名列前茅,城镇居民收入达到158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00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设实现了大的突破。在危机之年,我们上了很多大项目,大概有153个项目,投资突破了35亿元。在危机之年,我们在服务企业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政府的主动出击、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去年企业新增贷款9亿元,增长58.3%,这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个重要亮点是在化危为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危机影响较大的2008年10月份,全县经济下滑严重,特别是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跌,给我们的产品销售带来很多压力,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我们却也从危机中看到了机会,有色原料价格在下跌,我们就可以加大对原料的储备力度。为此,我们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对接,争取了10亿元的资金,为企业在价格最低、成本最低时储备原料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我们的金山公司在2009年3月份从国外进了一批原料,中间的差价非常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链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我们都知道,南丹县是全国知名的有色金属产地,您刚才也提到了政府在帮助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危机方面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南丹将如何将有色金属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陈继勇:资源型的东西是不可再生的,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经历了这场危机后,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那就是产业一定要优化升级,产品必须要有市场。根据这样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在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方面,要延长产业链,按照郭声琨书记提出的工作思路,把南丹的有色金属资源整合好,把有技术、有实力的公司引进来,实行强强联合,通过整合、延长产业链,向深加工、高精方向发展,增加有色产品的附加值。马飚主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发展千亿元有色金属产业的重点在河池,在南丹,今年我们要按照要求、围绕有色金属实施好“双百亿工程”,推进整个有色金属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一个百亿产业工程是扶持南方等骨干企业,推进强强联合,争取今年在深加工方面有所突破,使整个产品往下游方向发展,争取10年实现有色产业100亿的目标。同时要实施好百亿企业工程,目前在南丹有两个大的企业,一个是国有的华锡集团,一个是南方公司,我们要从资源配置、技术引进、融资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争取实现50亿的产值。 新华社记者:“保民生”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高度关注的议题。去年,南丹县在“保民生”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老百姓的认可。南丹县去年在“保民生”方面的实施了哪些创新举措? 陈继勇:保民生是我们去年的一个重点工作,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在民生领域的投入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主要是在农村基础设施这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在农村路网建设方面投入了5600多万元,在水利建设、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投入了9900多万元,解决了将近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去年我们遭遇了50年不遇的旱情,但在饮水方面,整个南丹148个村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关键就在于我们在饮水工程方面的投入,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去年我们的返乡农民工也很多,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扶持企业,确保企业可以继续生产甚至是满负荷的生产,把返乡民工及时地安排在县里面的相关企业工作。去年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率达到了92%,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成绩。 此外,去年我们在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也投入了2000多万元,整个南丹的人口是28万多,参加了“三保”的就有19万人,去年受益人口超过10万人。 新华社记者:前段时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东盟自贸区也已经全面启动,今年广西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对南丹来说同样如此。今年,南丹将如何紧抓机遇、采取哪些重要的举措以实现加快发展? 陈继勇:我们将主动学习各项政策并进行对接。南丹的经济主要是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的经济,现在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东盟这个平台走出去、引进来,掌握更多外部资源,把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引进来。东南亚一带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品位也很高,我们想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个平台,把更多的优势资源、原料引进来,拿到南丹做深加工,然后再通过东南亚市场、东盟平台把终端产品销售出去,实现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