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继安徽“泥河模式”、河南“嵩县模式”后,我国地质找矿机制又一大创新在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凸现的今天,任何大矿的发现都会令人为之一振!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不久前宣布:湖南茶陵锡田地区有色金属勘探取得重大成果,已探获钨锡资源量32万吨,相当于7个大型钨锡矿床规模,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00亿元;根据成矿条件预测,该地区还将有40余万吨的钨锡资源远景储量;同时在锡田地区外围还发现了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矿产地2处。 这一消息迅即成为全国地质找矿领域关注的焦点。 不仅仅是因巨大的资源储量,填补了锡田地区钨锡多金属矿空白;更重要的是,与找矿成果共生的找矿新机制,为地质找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一种什么样的找矿新机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这一新机制誉为“锡田模式”: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矿权整合,地方支持;快速突破,多方共赢。 省地勘局局长叶爱斌将十分专业的问题向记者简单概括为:以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为纽带,拉动商业性地质勘查跟进,形成“多方联动、公商协同”找矿新机制。 “锡田模式”是继安徽“泥河模式”、河南“嵩县模式”之后,我国地质找矿机制的又一次创新。中国地质调查局认为,在资源供需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创新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快地质找矿步伐,有着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锡田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逾千万,在茶陵、攸县、炎陵2000平方公里范围开展地质大调查锡田地区位于茶陵县城东南部,地处全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南岭成矿带东部。经多次地质活动,南岭地区具备极为有利的成矿优势,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钨、锡、钼、铋、铅、锌等储量相当丰富。 然而,相当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阻挡了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数十年来,锡田地区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局部地区进行过矿产勘查,由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找矿进展缓慢,未有斩获,属于未发现钨锡矿的“找矿空白区”。 但找矿是一个高风险活。据世界矿产勘查成功率统计分析,找矿成功率一般只有1%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