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第一幕墙网 -> 建筑师看点 -> 建筑杂谈

中国建筑创作走好成长脚步(一)

2012-03-22 10:16:34 作者: 来源:第一幕墙网 我要评论0

第一幕墙网
 全国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方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当前中国建筑创作正处在肯定成绩与争议创新的冲击波中,其未来将何去何从?

  3月16日,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研究中国建筑创作方向”为主题的全国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不仅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建筑界首次集体研究讨论新时期中国建筑创作方针;而且是建筑师们从不同层面自省的一种重要机会,体现出建筑界对中国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自觉与自信。
20083139391902_2.jpg

  本次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两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车书剑,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林光祺,澳门建筑师协会理事长梁颂衍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戴复东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建筑师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国建筑创作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2年初中国建筑界迎来两大喜讯,一是两院院士、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先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本土建筑师王澍先生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在本次会议期间,中国建筑学会还颁发了“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和“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其中建筑创作优秀奖35名,建筑创作佳作奖52名;建筑教育奖3名,建筑教育特别奖9名。这一切不仅是全国建筑界的骄傲,更是对我们建筑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

  建筑创作回归“为人民服务”本质

  “由于获奖,现在大家的情绪都受到很大的鼓舞,这是有好处的。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之所以做这些建筑,是为了拿奖给别人看呢?还是真正把我国人民的生活各方面都能更好向前推进呢?对于建筑师而言,这个问题很重要。”已经年过80岁的、同济大学戴复东教授在大会上明确提出。

  “中国建筑创作虽然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实际问题更需要我们正视。30多年来,我们每年建了那么多房子,但是却没能形成当代的、主流的中国建筑风格。盲目追求形式,过分讲究装饰,违背生态规律,缺失建筑文化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的一席开场发言,抛砖引玉地将大家拉回到中国建筑的现实,并激发了出席现场的建筑师们的热议与反思。

  “为谁做建筑?这是每一位中国建筑师需要扪心自问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含糊不清,自然会导致建筑创作方向不明。”,徐宗威秘书长强调道。

  《韩非子·五蠹》中讲,“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有巢氏。”这段话描述了建筑的本质首先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宫殿、庙宇、城堡、宅院、高楼等多种类型的相继出现,建筑进而满足了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因此,时至今日的建筑创作与实践不能忘记,“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建筑师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满足人对建筑功能的适当需要。

  然而,建筑师需要服务的“人”到底是哪个群体呢?

  在当天的会议上,记者与很多建筑师的沟通中了解到,当前中国的建筑师,有很多时候难以做到独立创作。他们的设计方案经常会被开发商、投资商和建设业主的意见左右;一些建筑还会受到用地政策、行政干预等影响;部分项目还得考虑设计单位的经营问题等,很多综合因素使得他们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难以充分表达,社会公众对建筑的参与度也非常有限。

  戴复东教授认为,建筑设计本身是一个服务性工作。我们建筑界的人要有这样的思想:我是为别人服务的。这里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拿钱为别人服务;另一
相关资讯
我要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第一幕墙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账号:密码: 注册忘记密码?
第一幕墙网免责声明:本网凡注明出处为“第一幕墙网”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第一幕墙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755-83785645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第一幕墙网"。本网未注明出处的,均从互联网收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第一幕墙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