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厦门玻璃幕墙除险工作已经实现制度化管理。对于玻璃幕墙的鉴定标准、技术手段,作为监管部门的市建设局也牵头制定了相关规范,为业主、鉴定单位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实现制度化管理 为玻璃幕墙“上户口”,逐级下发自检提醒 为了避免因玻璃幕墙老化而发生事故,市建设局首先从“摸清家底”做起,在监控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全市的玻璃幕墙进行制度化管理。 从2011年开始,市建设局就着手对全市高楼大厦进行普查,为全市建筑的玻璃幕墙“上户口”“建档案”,严密监控玻璃幕墙的使用情况及年限,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根据统计,目前全市玻璃幕墙建筑共有1048栋,按照年限,市建设局对其进行了分类归档,每年还会对统计数据进行更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玻璃幕墙进行独立归档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 掌握全市情况,仅仅是玻璃幕墙除险制度化管理的第一步。针对超过检测年限应重新进行安全性鉴定的玻璃幕墙,市建设局还会发出一系列“预警”信息——除了在媒体、市建设局网站对“超龄”名单进行公布外,市建设局还会向每个建筑物的业主单位邮寄自检通知,要求其及时自检,并在指定时间内上交安全性鉴定报告。此外,市建设局还会把“超龄”名单报送至各区的建设局、安监局,以提醒各部门单位共同督促、监督“超龄”玻璃幕墙建筑物完成检测。 “这样的流程已经实施了好几年,而且仍将继续实施。”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玻璃幕墙安全维护实行业主负责制,但从市民安全的角度出发,市建设局仍将不遗余力地继续进行这样的制度化监管。 颁布“技术指南”,为科学鉴定提供支持 “目前,玻璃幕墙行业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但玻璃粘接的关键材料结构硅酮密封胶的保用年限仅为10年,玻璃幕墙的开启扇等部分节点也会因为长期使用而松动、变形。”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既有玻璃幕墙的安全维护实行业主负责制。玻璃幕墙工程自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原则上每5年就要进行一次检查,使用10年后应对该工程不同部位的结构硅酮密封胶进行粘接性能抽样检测。 不过,由于玻璃幕墙鉴定手段多样,鉴定标准不统一,不少业主单位存在疑虑,未及时进行自检。针对这样的问题,今年1月1日,市建设局联合市质监局共同出台了《厦门市既有隐框玻璃幕墙粘接安全性鉴定规程》(“规程”),为我市玻璃幕墙安全性鉴定提供了“技术指南”。 “规程”为玻璃幕墙的安全性划了一条“标准线”,规定了多个鉴定标准,还提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鉴定方法,其中两种鉴定方法能实现玻璃幕墙的无损检测。如此一来,不仅方便业主进行科学鉴定,也有助于业主选择合适的鉴定单位。同时,“规程”也为鉴定单位提供了鉴定依据,以达到减少成本、创新方式的最终目的。 “‘规程’可以说是全国领先的标准。”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尚未针对玻璃幕墙安全性鉴定发布相关标准,厦门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外,市建设局还委托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针对玻璃幕墙的安全性鉴定开展专项科研,希望能为我市的玻璃幕墙安全性鉴定提供更多方便且有指导性的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检测费用会大大降低。 玻璃幕墙检测又贵又麻烦? 市建设局:部分项目只需5年一检,两种方法可实现无损鉴定 在接到公示通知后,业主单位有多少进行了自检?近段时间,本报对此进行了调查。 虽然市建设局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实际操作情况仍不太理想。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年底市建设局向242栋使用期满10年的玻璃幕墙建筑的业主发出告知函,仅22栋大楼主动完成玻璃幕墙的安全检测;2015年年初公布的301栋超期玻璃幕墙建筑中,只有40栋主动完成幕墙安全性鉴定工作。 针对因为种种误区、困难不愿意自检的业主单位,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通过本报进行释疑。 误区一: 年年需要支付高额检测费 正解:部分项目只需5年一检 位于莲岳路和槟榔路路口的联谊广场写字楼,今年已步入建成后的第20个年头。如果说10年是玻璃幕墙的一个槛,那么,联谊广场写字楼不仅“超龄”,而且还是“高龄”。联谊广场物业的林主任坦言,至今,这座写字楼的玻璃幕墙还未按要求做安全性鉴定。“业主其实很想请人对它做安全性鉴定,但资金是一个问题。”林主任说,早在去年,物业收到市建设局的通知后,就征询过业主意见,大部分人都赞成对这座玻璃幕墙建筑做安全鉴定,物业也请来三家有资质的鉴定单位现场查看,分别进行报价,结果,报价都在30万元以上。 对此,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对于面积大的玻璃幕墙,若超过年限都没有进行安全性鉴定,那么鉴定、维保的费用确实比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每年都要支付这么多检测费用。“安全性鉴定中的部分项目,检测后就有了‘保质期’,之后5年都不需要进行维保,也不必支付那么多检测费。” 误区二: 进行鉴定一定要拆装玻璃 正解:两种方法可实现无损鉴定 青绿色的“外衣”,点缀着金黄色的“鳞片”,远远看去,矗立于思北的大西洋海景城,就像穿着玻璃铠甲的巨人,只要有太阳照射,就能反射出耀眼的光。这座建成于1998年的大楼,四面都采用了全玻璃幕墙,时至今日,仍是思北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不过,玻璃幕墙气派的背后,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今年市建设局公布的318栋“超龄”待检的玻璃幕墙名单中,大西洋海景城也在其中。业主相关负责人坦言,没有进行安全性鉴定的原因,除了资金问题,还有玻璃幕墙本身的拆装问题,“不少鉴定单位都需要拆装玻璃,玻璃拆装后易损坏,就要再换一块新玻璃,但每个批次的玻璃颜色不同,会影响到大楼整体的美观。”此外,拆装玻璃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安全性也是业主考虑的要素之一。 对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王立雷告诉记者,鉴定一般分为三部分,图纸审核、现场检查和取样检测。常规的检测方法中,有的的确是破坏性检测,会把玻璃拆下来,取样送到实验室做化学、物理分析,成本比较高。 “但现在还有一些创新的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玻璃的情况下完成检测。”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如“规程”中展示的气囊法、多吸盘法,都是无损的鉴定方法。业主可以自主选择善用此方法的鉴定单位,免去拆装玻璃的烦恼。 【提醒】 业主要提高安全意识 目前,玻璃幕墙安全维护实行业主负责制:建筑物为单一业主所有的,该业主为玻璃幕墙安全维护责任人;建筑物为多个业主共同所有的,各业主要共同协商确定安全维护责任人,牵头负责玻璃幕墙的安全维护。不过在实际情况中,不少建筑物没有物业公司管理,也没有业委会,那么整栋大楼的业主都是责任主体,在无人统筹或是部分业主不同意鉴定的情况下,主体责任就无法真正落实。 “有没有按时对玻璃幕墙做安全性鉴定,很多情况下,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业主的态度问题。有的业主单位负责人对安全不够重视,心存侥幸心理。”业内人士说,“如果没做安全性鉴定,一旦出现事故,这些业主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呼吁,业主单位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主动、积极进行安全性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