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导读:数字化工地对于业主与政府部门对工地现场的监管有重要意义,建筑信息模型和智能监控技术才是数字化工地的两大核心要素,其中BIM技术是数字化基础,智能监控技术是全新手段。 近年来,众多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事故为政府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政府监管部门面对全市4000多个建筑工地,监管任务繁重,而监管人手缺乏,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监管漏洞。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减少监管漏洞?建筑信息模型和智能监控技术是数字化工地的两大核心要素,这是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数字化监管的新模式,也将是现代化施工管理的未来趋势。 数字化工地的概念引入 全国有不少城市地区都在推广数字化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形成数字化工地的一大亮点。视频监控技术提供了工地现场的全新的记录形式——将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直播,从而直观反映形象进度、及时监督现场施工状况、增加现场安保能力。 视频监控技术是从增加现场记录形式的角度去改善与丰富工地现场管理手段,但并没有将建筑物和现场工地本身进行“数字化”,基于“数字化工地”进行管理更无从谈起。一般来说,工地上会在主要部位,如吊车、主要施工场地等部位安装若干摄像头,因此监控视频的内容总是相对零散和局部的。 实现数字化工地,就必须应用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建筑物与施工现场等施工管理对象建立数字化模型,并且把属性、时间等信息要素输入到数字化模型中,形成完整的4D施工模型。以此“虚拟工地”为核心,结合现有的视频监控技术以及智能监控技术,不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而且可以进行“虚拟施工”,提前预知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问题,控制风险;施工结束,利用BIM模型直接提交4D的施工文档,从而真正实现对建造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工地对于业主与政府部门对工地现场的监管有重要意义。其中BIM技术是数字化基础,智能监控技术是全新手段。 BIM在施工建造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该模型随着项目进展处于不断深化和变化中。设计师在三维虚拟环境中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的协同设计;建造师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模拟施工、方案推敲、施工造价的跟踪管理,利用BIM,结合智能控制技术以及RFID技术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实际施工过程的视频监控、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 BIM技术应用的目标是对项目进行更精细化的实时管理,从而达到控制建造成本、控制建造工期、提高建造质量、提高建造安全的项目目标。 在施工方案阶段,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施工模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和分析建筑施工过程,排除可能的问题:比如管线碰撞问题、重大危险源(深基坑、脚手架)等的施工安全问题,对于复杂项目或者重要项目尤其重要。利用BIM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直接编制更加详细的项目规划、施工方案、甚至采购计划。由于BIM数据包含了所代表的建筑物的详尽信息,因此,生成各种门窗表、材料表以及各种综合表格都非常容易。 在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以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提高项目班组和项目经理之间的协同能力,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随着项目管理精细化,BIM在施工中能够帮助工程师对整个过程,无论从时间,还是从造价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如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实物量管理、动态造价管理、计划与实施的动态对比。 在竣工阶段,我们可以利用BIM进行可视化管理。所有图纸、设备清单、设备采购信息、施工期间的文档都可以与BIM数据库链接,直接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文档的快速搜索、快速定位。同时通过设备信息可以查询到相应的设备三维位置。可视化的施工资料和文档管理,为今后建筑物的维修和物业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BIM技术应用实现了数据在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政府、采购方和审核方的内部共享,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透明度。这点对于规范建筑市场,防止偷工减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