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最近又听到朋友们在热烈讨论BIM与算量的关系,然后扯着扯着就变成讨论圈子里的潜规则、BIM实施的阻力等等。但就我看来,对BIM和算量的理解存在几个误区,只有真正认识到目前很多问题的背后原因,才能更好地考虑如何将BIM与算量结合起来。 目前阻碍BIM与算量结合的主要问题还是长于建模的软件算量功能弱,长于算量的软件建模能力弱。鲁班或广联达等算量软件可以出需要的计算书,但是建模能力弱;Autodesk系列软件(Revit、Navisworks等)虽然建模能力尚可,也有量的计算,但基本不符合国内各种规范;其它建模能力还行的BIM软件基本也与Autodesk系差不多的短板。比较好的方式是这些软件的模型能互通,例如:Revit模型能直接导出到鲁班或广联达,而不是让鲁班或广联达扩展它们软件的建模功能到Revit级别,也不是扩展Revit的算量功能到鲁班或广联达级别(实际上Autodesk自身是不可能做这个事情的,因为中国市场只是它全球市场很小的一个部分,做这样的功能又只能应用于中国市场,它肯定不会做这样投入产出比低的工作。而熟悉Revit二次开发的公司目前都是一些小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的事做不好)。不过由于这些软件模型表达方式及内部逻辑的巨大差异,使得模型的互通转换困难重重,虽然目前也有转换的插件,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同时据我理解,鲁班或广联达等算量软件虽然基本是算量软件的标杆,但也并不是真正能做到精确计算。很多计算结果是根据经验公式或者一些规则计算出来,实际模型中并不完全包含计算中涉及到的构件。理想中的情况是建模时到真实建造或接近真实建造的程度,然后根据这样的模型来计算统计量,理论上来说这样是最准确的计算。但实际上,要建到这样的细度需要花费的成本非常高,实际工程中必然需要在精度和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具体怎样才是一个比较好的点需要不断在实际工程中实践摸索,真正体现实践是真理标准。虽然目前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不敢在操作层面提出什么想法,但真诚希望有经验的朋友们能与我们一起讨论,相互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