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由Steven(RLB咨询公司)所作的一个报告:FM悉尼歌剧院样板工程(利用BIM技术做设施管理)。这个报告是在09年芝加哥Gensler的活动中,活动的名字是“Rock the foundation 动摇基础”,大概是主要讨论BIM技术带来的革新吧。网上可以搜到这份PDF文件,我放一些截屏,并做评论。 ▲这个演讲的主要内容,最后一条,作者将FM作为这一次应用BIM技术进行改造项目的驱动者。 ▲FM作为驱动者方面,进行了三个研究:设施管理服务采购、绩效衡量基准、数字模型(BIM)。 ▲绩效的衡量基准,是最重要的事,在这个项目中做了很多分析工作。我们接下来可以看到业主的需求,是如何一层层被分解转移到BIM上去。这很重要,唯一了解业主需求并能分析的单位,是设施管理(部门、顾问或外包服务公司),这才是BIM需求的起源地。 ▲在这一步将指标进行了量化。 ▲筛选了一些指标和功能,就可以开始建模了。 ▲利用IFC标准进行BIM定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前面很多是BIM建模之前的分析在国内几乎没有人做,但是,在建立BIM模型的过程中,这第一步就要对BIM里面的构件、系统进行定义,这在国内也几乎没有人做。在这种情况下,何谈BIM之价值开发?也因此BIM目前只是被当作绘图、碰撞的玩具而已。 ▲结构部分是奥雅娜ARUP做的,用的是Bentley软件,建筑用的是AC,查阅的人用Viewer,都用IFC标准交互数据。 ▲这是FM使用BIM做管理的界面——BIM图形部分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数据是在数据库里面。里面能耗分析、清洁历史、房间属性、衡量基准等等数据可以很方便得到报表,并以彩色的柱状图显示(这功能在Excel里面也一样很强大)。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用FM的思维去指导一个BIM的建立是多么重要。 ▲这是FM解决方案的架构 ▲这个金字塔是歌剧院的业主角度,从上往下,直到最下面一层,BIM和Benchmarking都作为基础,为上层建筑提供数据信息。 ▲整个项目(不仅仅是工程项目,更是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的软件架构。用了6个软件架构成的一个项目,其中建筑是用ArchiCAD做的,设计总计4个软件,底层的平台(是带有设施管理和图形引擎库的综合体)是向所有专业提出要求的一方,是规则的制定者,这个规则里面有IFC,但是不够,还有很多是自定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