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第一幕墙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国传统建筑也能很“低碳”

2010-10-30 11:05:38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0

第一幕墙网
“现在,低碳、环保等概念很时髦,很多人都把它们跟高科技与高成本联系起来了。事实上,要实现低碳环保也不是要花很多钱。如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很多传统建筑就能实现低碳、节能。”昨天,在上海世博会南京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的他还以中国馆为例说明。
  “斗拱”实现冬暖夏凉
  “我现在还经常去中国馆,在世博园她就是中国的名片。她位于正南北中轴线上,非常大气、雄伟,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每次看了都让我感受到很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何镜堂饱含深情地介绍他的得意之作,他还透露很多游客在参观完中国馆后也有相同的感受。
  中国馆有着浓厚的中国元素,更令何镜堂称道的是,其建筑空间布局非常注重节能环保。比如:架空的设计使得基底平台能自然通风,而层叠出挑的造型起了遮阳作用,还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冬季遇上大晴天,平台能有6个多小时沐浴在阳光里,取暖上节能不少。
  “中国馆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低碳节能不一定就意味着高科技、多花钱,即使是我们的传统建筑,只要能跟当地气候因素、自然条件结合起来,照样能够实现低碳。”何镜堂表示,建筑本身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来实现冬暖夏凉、自然通风。比如,岭南地区的一些传统建筑,就很好地实现了遮阳、隔热、防潮的功能。
  何镜堂说,中国虽然国力日益强盛,但很多老百姓仍不算很富裕,经济实力有限,一味地追求高科技高投入并不现实。
  低碳趋势是自然与科技的结合
  在何镜堂看来,未来的低碳趋势是自然与科技的有效结合。他强调指出,建筑节能不能光靠高科技,在实现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后可适当采用高科技。“有经济条件的运用高科技,如新型玻璃等材料。但最主要的是要在规划的时候就从地形、采光、通风、朝向等自然环境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使建筑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何镜堂认为,中国馆便是这两者合理结合的典范。据他介绍,国家馆大屋顶与外墙上的太阳能光伏板,让整个建筑照明用电自给自足。屋顶还是雨水收集系统,能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派上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的用场。
  何镜堂透露,中国馆的建筑里蕴藏了许多科技细节,对未来建筑如何降低建筑能耗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地区馆屋顶设计了一个‘新九洲清晏’园林,它同时也是调控温度的‘天然空调’,能产生8℃-10℃的降温效果。”据了解,中国馆所有的窗户还用上了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国家馆内应用的冰蓄冷技术也能大幅降低用电负荷。
相关资讯
我要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第一幕墙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账号:密码: 注册忘记密码?
第一幕墙网免责声明:本网凡注明出处为“第一幕墙网”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第一幕墙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755-83785645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第一幕墙网"。本网未注明出处的,均从互联网收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第一幕墙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