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摘要:现代商业建筑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社会价值、公共利益和文化品位,影响人们的生活模式。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商业建筑不同于住宅写字楼,也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商业建筑,商业地产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功能结构已远远超出了常见的特定建筑类型范畴。对于建筑师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1 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内涵 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也就是说,建筑的外表只是形式的一部分,只是作为主导的人或顾客站在某一角度、某一地点观察和感受的对象。然而商业建筑重要的不是要顾客远眺,而是要吸引顾客进入建筑物内购物。因此,现代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可以说是各种购物环境因素的合成。如出于对人的行为考虑而设置的空间、下沉广场里的滑旱冰的儿童、演出广场上的时装表演、新产品的使用演示、群众的自发表演、以及这些活动的观众就是外部形象中最活跃的因素;室外的自动扶梯、上下穿梭的观景电梯、二层平台上行走的人群,构成了立面动态的横线、竖线和斜线;大面积的透射玻璃,把室内的人潮涌动、热闹的景象展现给街上的行人,就是最生动地招揽顾客的广告。所有这些,与建筑本身立面一起构成整体外部形象。 因此,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而不仅仅是商业建筑的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只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商业建筑立面作为外部空间的一个侧面出现。虽然建筑的立面设计在习惯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对现代商业建筑来说,它不可能脱离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而独立存在。 2 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特点 2.1 广告化 在这方面,建筑能以巨大的形象发挥独特的效果。作为一件商品,它要以新颖的形象向社会推销建筑师的创作;作为一个广告,它又能代表企业的实力,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 商业建筑广告化的深层动机就是为被上层阶级主导的和被大众口味引导的市场经济服务。在这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建筑物自然成了带有商业广告性质的纪念碑,成为建筑师向社会及业主兜售的商品。因此广告化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2.2 商业化包装 商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包装设计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包装能刺激观看者的视觉,引起顾客的注意,唤起消费欲望,包装还可以使单纯的技术产品附带上文化的属性,并携带着设计者个人艺术倾向,充满人情味,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潜在追求。 建筑也是一种商品,也要通过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引发消费冲动、实现价值交换。商业社会重要的包装意识和包装手法也同样渗入了建筑领域,流行的建材和建筑式样会被建筑师包装进作品里,成为塑造建筑形象、获取大众认可的重要手段。复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酷爱包装的建筑师而言,设计实在是太便利了。不过,简单地肯定和否定建筑设计中的包装手法都是不可取的。 2.3 大众化 大众成为了消费主体,成为商业极力讨好的对象,毕竟是大众决定了消费的最终实现。大众的口味和喜好成为消费实现的最重要的衡量尺度和标准,这必然使得当代的建筑商业化中带有强烈的大众气息,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大众化成为必然。 大众化使得商业建筑外观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向。它使得商业建筑设计从少数社会精英的手里一步一步向大众手里转移,广大平民百姓以大众的口味和喜好积极地参与到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使得最终建筑的设计实际上是由建筑师和大众共同完成。大众化在为建筑设计开辟了新领域,促进现代商业建筑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的同时,显然也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建筑师必须善于从平民大众的口味和喜好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3 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3.1 客流规划 选择店址的最重要的因素。商业中心是消费中心,从经济效益上讲,商业中心必须满足整个城市消费市场的要求,争取尽可能多的顾客;从成本效益上讲,要争取最大的聚集效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所以,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形态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1.1 相同客流规模的不同地区,因客流的目的、速度、时间不同,对选址条件有不同差别。 3.1.2 选择店址需要调查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量规模,选择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 3.1.3 选择店址要分析街道特点与客流规模的关系,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是选址的最好位置。 3.1.4 对于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除了被动适应客流规律之外,还可以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加以改善开发,选择有开发前景的区域,开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统,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 3.2 交通状况 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因此,它是制约商业聚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商业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有尽可能大的吸引范围,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达商店。 因此商业设施的选址必须是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地点。在商业的追求最大货物销售范围的原则下,选址应使交通费用达到最小。所以商业中心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实质是:所有购物出行者到达中心的出行时间总和最小。 3.3 商业环境 选择店址应考虑设店地点附近的商店的规模和数量,如果在同一地区内已有过多的同行业商店,势必影响商店的经营效果,此为趋异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顾客希望就近广泛地比较选择商品,以及希望一次购足所需的商品,有些商店又有集中趋势,相邻而庙,此为趋同性。 一般来说,比较专一的商品,顾客希望有广泛的比较和选择余地,希望有集中的专门店。这种顾客以购买一类商品为目的,对商业气氛、娱乐性、环境没有过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并比较其质量、价格等因素。 另外,一些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当然不会去逛上面提到的结构单一的商业区,而是希望到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一般大商场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置的,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 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共生性,即指商店依赖于为其他原因而来的顾客,如商业中心区的小型商店设于大型商店附近,主要经营小商品,以品种齐全而取得优势。或开办大商场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务业,有的经营连带消费商品的商店相互邻揽,互为补充,便利顾客。 3.4 地形特点 选择店址还要分析地形特点,主要选择能见度高的地点,如选择在两面临街的地点能见度就最高,并且可以扩充橱窗面积,增辟出入口以减缓拥挤,这是最好的设址地点。位于街道的入口处、公共场所的迎面处都是能见度高的地点。有的地点如位于街道的凹进部位能见度就差。 3.5 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都根据城市现状和发展要求对商业中心的分布、商业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商业建筑的选址应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 商业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载体,也是满足商业地产项目需求的手段。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既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