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于一个地方的尊重,和我对建筑的热情。
谈创意 从中国园林中汲取创意 南都:你的学科背景是三维设计和家具设计,在你的代表作中,有家具、报亭、巴士之类,但是住宅相对比较少,如何看待这些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托马斯·赫斯维克:在英国,如果你50岁,人们还会觉得你是年轻设计师。而在中国,一个设计师,并且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马上就会得到一些项目去做。我认为,设计小型项目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之前那些小项目,自始至终都是我亲手做的。小项目还给我提供了亲手尝试材料的机会,让我对材料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设计师首先应该是好的工艺师。而要做一个好的工艺师,就一定要亲手操作。在我们工作室最核心的地方,现在仍有一块很大的空间,里面摆有许多工具。有木工,有塑料,有各种各样的切割,还有3D印染等工具。二十年前,我最初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发现建筑都是庞然大物,有一些却缺乏灵气,而小的设计既有创意,又充满了灵气。我经常会感觉大项目有冷漠感,所以希望把小设计带到建筑设计上。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不断地进行规模、材质等方面的探讨,拓展我建筑设计的道路。 南都:你理解的中国本土文化有哪些元素?如果将来你在中国设计作品时会把哪些元素吸收进去? 托马斯·赫斯维克:提到中国元素,我的启发来源于上海的地产商,在英国我从来不会在一个地产商那里得到文化上的启发,但是在中国我有这个经历。这个地产商跟我说,他的项目不仅要考虑和中国的关系,还要考虑和中国文明之间的关系。他带我去苏州参观园林,给我讲中国画。他觉得建筑有时候首先要考虑景观,应该是景观中的一部分。中国文化非常抽象、注重人的感受,这是这个地产商给我的启发。 南都:你的创意来自哪里?除了设计之外,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托马斯·赫斯维克:创意并不需要通过去不同地方的方式来获取,实际上如果你有足够的求知欲的话,把会引起灵感的东西拍下来放在手机里,当你陷入困境时,把它打开看看,这个时候就会突然灵光一闪。我的工作也正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另外一个爱好是骑自行车去开会,不是趴着骑,而是躺着骑的,我很喜欢骑自行车到伦敦各个地方去闲逛,这也是让我放松的方式。 代表作 种子圣殿 把英国的什么东西展示给中国人呢?我们不想做一个关于英国的廉价的俗气的宣传,英国馆当时造价的预算是其他所有西方国家场馆的一半,要非常专注把钱用在刀刃上。英国正好有这样一个项目,叫做“千年种子银行”同意提供6万多种不同的种子。我们把场馆的六分之一设计成一个盒子,光线从外部通过亚克力纤维管,直接进到里面,然后照亮每一颗种子。我们当时有两个秘密没有告诉英国政府,第一个秘密是我们当时心里根本没底能不能够把这个设计做得出来;还有一个秘密,这个场馆中无论从哪个方位看,英国国旗的“米”字都在里面。这个项目也改变了我们工作室的命运,如果不是这个项目的巨大成功,我也不可能有后面很多的项目,更不可能来到中国。 滚动桥 第一个项目是关于桥的,我们要建的桥在运河的上面,为了让船可以通过,桥必须要经常开合。传统的桥看起来比较笨拙,在开的时候,就像人的腿骨突然被折断。所以我想,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它开合得更加舒展一些。当时我想到的是恐龙模型馆里巨大的橡皮恐龙,恐龙的尾巴折起来角度是非常舒缓的。 场外提问 我喜欢简单的房子 听众提问:我也是一个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