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提要: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你可能被他的满头卷发和颇似憨豆的神态萌到,也可能被他幽默风趣的谈吐和极端丰富的肢体语言逗笑,不过,更可能的是,你被他那些极富创意的设计作品深深折服。托马斯·赫斯维克:提到中国元素,我的启发来源于上海的地产商,在英国我从来不会在一个地产商那里得到文化上的启发,但是在中国我有这个经历。
媒体现场采访。 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 滚动桥。 你可能被他的满头卷发和颇似憨豆的神态萌到,也可能被他幽默风趣的谈吐和极端丰富的肢体语言逗笑,不过,更可能的是,你被他那些极富创意的设计作品深深折服。在6月15日V-Talk万科公开讲坛中,世博英国馆的设计师“菲利普王子奖”的获得者托马斯·赫斯维克让我们见识到了他的建筑灵感之源和设计之路。 他是天马行空的幻想派,能够想出世博英国馆“种子圣殿”这样灵动的创意;他也是谨慎务实的行动者,热衷于亲自动手实践,工作室就是他的试验场。从家具设计到住宅设计,再到公共建筑,托马斯·赫斯维克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崇尚建筑的自然和谐,从中国的园林中撷取灵感,“在园林里,自然变成了建筑本身,建筑变成了自然的墙壁”,在作品中,他力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完美共生,“我的作品应该是尊重当地,能够提炼一个地方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作为设计师对于当地的尊重和我对这个行业的热情。”赫斯维克如是说。 谈建筑 真正有精神的建筑来自悠久文化 南方都市报(下称南都):你是如何思考新的设计和当地既成建筑之间的关系的? 托马斯·赫斯维克:我不希望自己设计的东西是全新的,而是和当地既有的建筑有共性,只有老的东西才是有灵魂的。以前建一栋楼所用的砖瓦都比较小,现在一块面板就有三层楼那么高。材料越来越复杂,人性的成分反而越来越少。 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真正有精神的建筑都来自古代悠久文化,因为它们都是人工一砖一瓦盖起来的。现在的很多建筑根本不需要依赖手工,材料、建筑方式都是机器式的。我觉得从传统里面去发掘,才是对建筑的尊重,也是对使用者的尊重。 南都:如今建高楼成为一个趋势,如何看待越来越高的建筑? 托马斯·赫斯维克:我并不担心建筑的高度,反而担心建筑接地的部分。在一些地方,凭空而起一座高楼,给人感觉特别不真实。迪拜塔我也看过,周围太空旷了,看上去像是一个模型,很不真实。一个楼不但要追求高度,也要追求和街道、景观以及环境是怎样融合的。 南都: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曾经热衷于模仿西方建筑,我们叫“欧陆风”,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托马斯·赫斯维克:一个城市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像深圳,已经有很多住宅在建设,应该考虑如何形成一种整体的哲学和理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住宅。我去过很多的城市,只有少数城市令我感觉到不同。 南都:很多国外知名建筑师的作品在中国呈现,中国也因此被称为“建筑实验场”。作为一个设计师,你在中国怎样定位自己? 托马斯·赫斯维克: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实验场。中国的设计师也在做很多的实验,一些非常前卫的建筑也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曾经有人对我说世界是一个很迷人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会感受到不同的风景。长大后我去了很多城市,却感觉城市越来越像,一个建筑可以放在任何地方。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作品时,马上就能感受到这就是赫斯维克的作品,而不是一个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