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4.基于BIM技术的设计与施工应用对策 4.1 政府的角色 在政府层面,我认为政府机构应该在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推广中应该做好三件事情: (1)在工程项目监管、审核流程、设计审查等多方面予以配合和支持,创造BIM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国家法律对于工程设计与施工招标管理、工程管理模式等方面法律法规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生产与管理模式的发展。(3)政府在BIM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投入,推进BIM的渐进式可持续发展。开展示范工程,打造成功应用模式。 近年我们欣喜地发现各级政府机构在BIM推动中已经有一定实质性进展。例如: 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到推动和开展BIM,部分省市行政部门也出台政策推动BIM的使用。为规范BIM应用、构建国家标准体系, BIM国家标准编制工作于2012年启动,其中句括《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等。该批标准出台后将为建筑工程全生命期的信息存储、传递和应用,模型数据的存储、交付、分类和编码提供统一规范。但应该看到的是,国家BIM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持续进行的系统工程:国内对BI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时间尚短,相关经验、技术理论积累较薄弱。在此情况下, BIM国家标准的制定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深化与完善。 香港房屋委员会出台规范、手册和指导文件;招标文件明确要求提供BIM文档;BIM技术的应用,使其新建项目总造价降低两成。 香港房屋委员会计划在2014年至2015年,将BIM应用作为所有房屋项目的设计标准。为了成功地推行BIM,自行订立BIM标准、用户指南、组建资料库等等设计指引和参考。这些资料有效地为模型建立、管理档案,以及用户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环境。 台北市建筑工程管理处要求在建房时交模型,通过BIM技术提高政府审批效率,完善规划。通过BIM等技术构建虚拟城市、提高建筑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台北的核心竞争力。台北市政府建筑管理工程处在学习新加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台湾较发达的GIS技术,大力推进BIM的建筑管理无纸化审查、建筑管理行政程序的全电子化。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积极推动三维审理,目前已经就三维审理内容、层次、模型要求、建模依据和数据内容做了规范性要求。上海市希望通过三维模型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依靠新技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深圳市上建筑工务署通过BIM试点项目积累经验,制定标准。工务署推动BIM的推广研究,积极关注目前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制定,寻求工务署参与BIM标准制定工作的合作模式,进一步研究在目前现状条件下建立工务署标准。已经确定的BIM试点项目包括: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档案中心、宝荷医院及人才园项目等。 4.2 行业协会的角色 在行业协会层面应该起到促进和服务作用:(1)组织各方力量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2)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3.) 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BIM技术的普及应用。 中勘协从2010年开始举办了四届创新杯BIM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超过400项,参与的设计单位也超过150家,对BIM的推广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2013年9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组织了专门针对施工行业的首届全国工程建设BIM大赛。参赛申请达570份,最终约有30个项目获奖。2013年,国际BIM组织buddingSMART中国分部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成立,该计划早在5年前就已尝试启动却遭搁浅,这说明了国内推广BIM技术的大环境变好了。 在整个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制定标准是最为关键的步骤。随着BIM技术的兴起,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把BIM标准的制定作为首要工作,很多国际化组织也纷纷出台关于BIM的各项规定。中国的BIM国家标准于2012年立项,包括4项关于大量性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位建筑的BIM标准,分别是《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其中,《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及来自国内BIM领域将近50家单位参与编制。编制单位既包含了顶尖的大学等科研机构,也广泛涵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行业协会在里面起到了很好地凝聚和推动作用。 4.3 企业发展基于BIM技术的设计与施工应用的难点和建议 4.3.1 企业发展基于BIM技术的设计与施工应用的难点 在企业层面,一方面需要清楚自身实力与战略定位,以确定尝试导入BIM应用的时间表与战略图。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要冷静考量BIM技术应用潜在的高投入与其所带来回报间的得失。另一方面,要推行BIM应用,要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包括:(1)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2)与研究单位、软件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3)合理制定企业内部BIM标准,规范BIM应用。虽然BIM技术可以提高设计与施工质量,但在推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可忽略的阻力。企业内部的技术变革主要从设计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角度考虑,这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利于BIM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企业内部技术变革的成本和风险 BIM设计成果与当前的成果提交要求并不一致,若业主单位不采用新的付费模式,则设计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BIM技术。当前各单位设计任务多,项目工期短,业主采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方式进行管理,造成设计人员工作压力大;要求施工人员进行BIM技术的学习有难度。此外,企业若想大范围进行技术革新,普遍开展BIM技术应用,则需要非常巨大的软件投入、硬件投入和员工培训投入,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 (2) 软件技术尚未完善 当前BIM软件技术普遍存在本地化技术不足,本地化构件资源较少,本地化的项目模板、本地化的BIM建模标准和工作流程不配套,电气专业参照标准本地化不良,软件与本地化的各种规范、标准和计算的结合欠缺的问题;模型生成的平面、剖面图不能全部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异形建筑成型技术和性能分析技术对模型和软件操作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时间实施培训和练习;此外,BIM软件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超大型项目效率不高。 (3) BIM技术的认识偏差 因为BIM技术和概念涉及面很广,企业的相关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再加上一些言过其实的宣传误导,很多企业对BIM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正确。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了三维模型就是应用了BIM技术;还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应用了某个主流BIM应用软件就是应用了BIM技术。 (4) 上游设计模型缺失 部分项目从施工阶段才开始应用BIM技术或者由于一些知识产权问题无法得到设计模型。往往需要首先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建立模型,然后才能开展应用,如果没有BIM设计模型,施工阶段BIM需要投入资源做大量重复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