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钢化玻璃自爆是指钢化玻璃在无直接机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自动性炸裂现象。产生自爆的原因很多,简单地归纳以下几种:①、玻璃中有结石、杂质,气泡:玻璃中有杂质是钢化玻璃的薄弱点,也是应力集中处。特别是结石若处在钢化玻璃的张应力区是导致炸裂的重要因素。②、玻璃中含有硫化镍结晶物,硫化镍晶体相变体积变化引起的钢化玻璃自爆。③、玻璃表面因加工过程或操作不当造成有划痕、炸口、深爆边等缺陷,易造成应力集中或导致钢化玻璃自爆。④、钢化玻璃中应力分布不均匀、偏移或应力过高导致的。 一般而言,玻璃钢化加工过程出现自爆产生的原因以情况③、④居多;玻璃出厂后自爆以情况①、②居多;玻璃安装完工以后往往以情况①最为典型。 钢化玻璃自爆怎么鉴别? 钢化自爆与钢化玻璃外力撞击破碎的差异主要在于“起爆点”的差异。钢化玻璃自爆一般起爆点在玻璃的中心。起爆点中心有明显的个碎片呈蝴蝶状,俗称:“蝴蝶斑”。 钢化玻璃外力撞击破碎一般在破碎点可见撞击痕迹,无蝴蝶斑。玻璃破碎从撞击点呈放射性分布。 自爆率是什么? 由于钢化玻璃存在自爆这种客观现象。根据国内外的数据统计,一般情况每4吨玻璃就有一例“自爆”,转化成为常规玻璃具体的片数,就是行业内的3‰—5‰。从工程实践情况来看,浮法原片的质量,玻璃版面的大小,深加工工艺的控制情况对自爆概率影响较大。 浮法原片质量对自爆概率的影响是决定性。①浮法原片生产过程中的砂矿、配料、燃料,甚至破碎机中使用的镍铁合金衬板共同决定了硫化镍的形成物质基础;②浮法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管理,熔制及成型工艺管理、耐火材料侵蚀等,决定了玻璃原片中的结石、气泡等杂质的数量。③浮法生产过程中冷端对杂质的检出标准与处理手段也决定了流向深加工厂原片的品质。 深加工过程中影响自爆概率的因素主要有:①边部处理的质量;玻璃边部的微裂纹直接影响了钢化过程中的自爆。同时边部处理粗糙的玻璃,在安装使用中也存在因边部裂纹扩展而玻璃自爆的情况。②钢化应力越高,钢化玻璃自爆概率越高。 什么是钢化玻璃热浸? 热浸降低钢化玻璃自爆的概率原理是什么? 热浸处理又称均质处理,俗称“引爆”。热浸处理是将钢化玻璃加热到290℃±10℃,并保温一定时间,促使硫化镍在钢化玻璃中快速完成晶相转变,让原本使用后才可能自爆的钢化玻璃人为地提前破碎在工厂的热浸炉中,从而减少安装后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该方法一般用热风作为加热的介质,国外称作“Heat Soak Test”,简称HST,直译为热浸处理。 热浸难点。从原理上看,热浸处理既不复杂,也无难度。但实际上达到这一工艺指标非常不易。研究显示,玻璃中硫化镍的具体化学结构式有多种,如Ni7S6、NiS、NiS1.01等,不但各种成分的比例不等,而且可能掺杂其他元素。其相变快慢高度依赖于温度的高低。研究表明,280℃时的相变速率是250℃时的100倍,因此必须确保炉内的各块玻璃经历同样的温度制度。否则一方面温度低的玻璃因保温时间不够,硫化镍不能完全相变,减弱了热浸的功效。另一方面,当玻璃温度太高时,甚至会引起硫化镍逆向相变,或者应力过高导致钢化应力下降过多,造成更大的隐患。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热浸处理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具国外相关统计在严格意义的热浸后,可降到钢化玻璃的自爆概率可以降低到每400吨玻璃一例,即自爆概率可以降低2个数量级。由于从严格意义上也无法绝对排除钢化自爆,是否玻璃是否热浸也无法检测;同时热浸工艺费时、耗力,对设备和工艺要求较高,因此国内许多不规范的生产企业,常常假热浸或不完全热浸也影响了热浸工艺在国内的接受度。 超白玻璃为什么能降低钢化自爆概率? 工程用超白玻璃是一种精品浮法玻璃。超白玻璃可以大幅降低钢化玻璃自爆概率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超白玻璃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优选超白砂矿和精细配料,采用天然气烧成,从原料上降低了硫化镍产生的可能性。②超白玻璃工艺和质量控制较普通浮法玻璃更为严格,减低了由于结石、气泡等问题导致的钢化自爆。 建筑玻璃选用上怎么规避钢化玻璃自爆? 1、选用超白原片; 2、热浸处理; 3、适当控制单片玻璃重量,避免单片玻璃过大过重。 |